久硕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 国庆阅兵风采
点击次数:3477     更新时间:2019-10-08

国庆阅兵风采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我国封建时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大过于帝王的登基、诞辰(清朝称皇帝的生日为万岁节)等,因而我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今天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节。

1 .jpg

新中国“国庆日”的确立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民进首席代表马叙伦在全体会议上发言,表示“用最大的努力,从事于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共同建立光辉灿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许广平委员发言:“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毛泽东主席(在这次会议上当选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主席)说:“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


当天会议一致决议,通过《请政府明定十月一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以代替十月十日的旧国庆日》的建议案,送请中央人民政府采择施行。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决议》指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认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的这个建议是符合历史实际和代表人民意志的,决定加以采纳。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兹宣告:自1950年起,即以每年的10月1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日。”

国庆的意义



国庆纪念日是近代民族国家的一种特征,是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并且变得尤为重要。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象征着国家的正式成立。


国庆这种特殊纪念方式一旦成为新的、全民性的节日形式,便承载了反映这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时国庆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也是政府动员与号召力的具体体现。


显示力量,增强国民信心,体现(人民的)凝聚力,发挥号召力,即为国庆节庆典。

国庆阅兵仪式 



每逢五、十周年会有不同规模的庆典和阅兵,历史上影响较大且最具代表意义的是开国大典、建国5周年、10周年、35周年、50周年和60周年的六次大阅兵。

1949年开国大典至今,共举行了十四次国庆阅兵。


1949年至1959年十年,共举行了11次国庆阅兵。


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实行“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改革国庆典礼制度,实行“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


1964年国防部颁布的军队列条令中,第一次列出阅兵条款。随后,由于“文化大革命”及其他原因,连续24年没有举行国庆阅兵。


1984年,根据邓小平的提议,中共中央决定恢复阅兵,并于1984年国庆35周年时举行大型的国庆阅兵式。


1999年,中共中央决定举行建国50周年阅兵,于199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大型的阅兵式。


2009年国庆节举行建国60周年大阅兵。


2019年国庆节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本次阅兵总体设计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也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坚持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总原则,着眼凸显联合编组、联合行动、联合保障、科学安排军兵种参阅力量和武器装备,精心编组各受阅方梯队,全视角展现“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精神风貌,充分展示人民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阅兵活动按阅兵式、分列式两个步骤进行,时长约80分钟,阅兵总规模约1.5万人,各型飞机160余架,装备580台套。


     10月1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盛典在北京举行。


     十里长街,铁流滚滚,浩荡而来;秋日长空,战机翱翔,傲视苍穹……宏伟的天安门见证着盛大阅兵的一个个精彩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