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硕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 原油进口权放开形势下的中国炼油工业
点击次数:3562     更新时间:2018-11-26

原油进口权放开形势下的中国炼油工业

在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和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不久前共同举办的第九届中日石油市场研究成果交流会上,经研院石油市场研究所专家金云发表了题为《原油进口权放开形势下的中国炼油工业》的讲演,分析了我国炼油业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油气经纬》现将其观点摘录如下:


我国炼油工业

现状

1

大型化、一体化、集群化特征突出

 

☛ 大型化:中国2000万吨以上3家,千万吨级炼厂25家,合计炼油能力3.24亿吨/年,占全国的46.1%,而2000年仅4家。

 

☛ 一体化:中国炼厂一体化水平迅速提升,已形成镇海炼化、独山子石化等16个大型炼化一体化炼厂。

 

☛ 集群化:中国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三大产业聚集地区炼化一体化程度较高,集中了全国70%炼油能力和60%乙烯能力。

 

炼油能力迅速增长,总规模迅速提升

 

☛ 截至20159月,中国共有炼厂220,合计一次原油加工能力7.02亿吨/,占全球15.2%

 

☛ 差距:中国炼厂平均规模为320万吨/,与世界平均水平718万吨/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深加工能力快速提升

 

☛ 中国二次加工能力合计占一次加工能力的比例为95.8%

 

☛ 催化裂化能力占比近年来有所下降,但仍偏高。

 

☛ 加氢处理能力占比已从2000年的15.6%上升到2014年的37.5%,与世界平均比例55%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形成多元化市场主体格局

 

☛ 我国炼油行业已形成了以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为主,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内外资兼有,多元化市场竞争格局。

 

东部为主、中西部为辅的梯次分布

 

☛ 从区域看,中国炼油能力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和华南地区,三大地区合计占66%,形成了以东部为主、中西部为辅的梯次分布。

 

☛ 近年来,中国炼厂布局总体已得到进一步优化,区域炼油能力有增有减,华南、西南产能占比上升,华北、东北产能占比减少;从长远看,这一趋势仍将继续。

 

☛ 从省市看,山东、辽宁和广东成为全国前三的炼油大省,仅山东一省的能力占全国总能力的近20%,但西藏、云南、贵州、重庆目前没有炼油能力。

 

☛ 我国成品油目前总体的物流流向仍呈现西油东进、北油南运及东油向西南推进”的格局。

 

地炼产能主要集中在山东等地,落后产能仍较多

 

☛ 中国100余家地炼合计炼油能力为13660万吨/,主要集中在山东、陕西、辽宁、江苏等地,其中山东、陕西、辽宁是地炼最密集的三个省份,分别占地炼总能力的56%11%8%。其中,东营市是全国炼油能力最大的地级市,占山东地炼总规模的45%

 

☛ 目前山东地炼国三汽柴油产量仍将近两成,落后产能仍较多。

 

中国放松原油进口管制,地炼获得进口原油权

 

☛ 地炼企业积极申请,已经有11家企业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资质,共计获得进口原油配额4919万吨/年,合计淘汰落后产能3357万吨/年。截至目前,商务部公告,共有6家企业获得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资质。意味着这些企业打通加工进口原油的渠道。

 

地炼原料中原油占比上升

 

☛ 2014年山东地炼加工各类原料5083.5万吨,其中原油3861.4万吨,所占比例达到76%,其他原料为1222.1万吨,占比24%

 

☛ 20151-7月,山东地炼加工各类原料3247.5万吨,其中原油2556万吨,所占比例升至79%,其他原料691.5万吨,占比21%

 

近年来中国炼厂开工水平逐年下降

 

☛ 由于成品油供大于需,20002014年,中国炼厂开工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全国平均由84%降至76%。其中,主营炼厂由91%降至86%,地炼则由36%略升至37%

 

☛ 2015年以来,随着国际油价下跌,地炼加工燃料油亏损加大,20151-8月,地炼开工率仅为31%,主营炼厂开工率降至82%,全国炼厂平均开工率仅为74%

 

主营企业产量份额下滑,社会企业份额上升

 

☛主营单位汽油产量份额由2009年的84.5%下降至20151-7月的75.3%,减少约9个百分点。同时期社会单位由8.8%上升至17.5%

 

☛主营单位柴油产量份额下滑更为严重,由2009年的85.3%下降至20151-7月的73.5%,减少约12个百分点,同时期社会单位由8.8%上升至18.6%

 新世纪以来中国油品质量快速升级

 

☛ 新世纪以来,中国油品质量升级与国际接轨,用10余年时间走过了欧美国家2030年走过的道路

 

☛ 从国一升级到国五,标准中的硫含量限值从2000年的不大于1000ppm下降到国五中的不大于10ppm,下降了99%

 

我国炼油工业

挑战

 

成品油需求增速放缓,炼能过剩问题凸显

 

☛ 原油加工量从21062万吨增至50277万吨,年均增速6.41%

 

☛ 汽煤柴总产量由12087万吨增至31666万吨,年均增速7.12% 

 

☛ 汽煤柴总消费量由11149万吨增至30171万吨,年均增速7.37%

 

☛ 2014年汽煤柴消费量3.02亿吨,按85%合理开工率计算,2014年我国需要炼油能力5.46亿吨(按汽煤柴收率65%计算),以目前国内炼油能力7.02亿吨/年计算,已经整体过剩1.6亿吨/年。

 

环保压力越来越大,节能减排将继续深入

☛ 炼油业既是能源生产大户,也是耗能大户和排放大户,实现低碳绿色循环发展是炼油业必须面对的重要任务。据20141112日中美双方共同发表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国计划在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中国炼油业既需要从生产过程、源头上节能减排,也需要通过如期甚至提前供应合格国标准油品实现减少氮氧化物等排放。

 

☛ 炼油厂的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在工艺装置中,催化裂化、制氢等是炼厂主要的高排放装置;二是在热能生产过程中,提供热能、蒸汽和电力的过程会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 炼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措施:1.应用节能技术,完善油气硫磺等回收 ;2.进一步开展园区化生产三废集中处理集中排放;3.开发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技术;4.积极发展生物能源。

 

炼厂布局仍面临进一步优化

 

☛ 建议思路:以长三角、泛珠三角、环渤海湾的两洲一湾地区为主,适度发展中西部核心区,建成若干个2000万吨/年炼油、200万吨/年乙烯大型炼化生产基地。

 

☛ 预计到2020年,华中、西南两个地区仍将存在一定的市场缺口,东北、西北两个地区仍将是重要的成品油外输地。华东、华南、华北地区产能增长迅速,能形成供需大致平衡的局面。

 炼油工业盈利能力仍面临较大的挑战

 

☛ 2013年中国实行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进一步理顺了原油与成品油的价格关系,主营炼厂炼油毛利有所上升。总体而言,中国的炼油毛利低于世界炼油315美元/桶的平均水平,更远低于美国等地炼油毛利。

 

☛ 三大公司平均每个炼厂设备改造的费用超十亿元,一些还没来得及升级的民营炼厂可能也要提前面对巨额改造成本的考验。


炼厂间技术经济指标不平衡

 

☛ 我国各炼厂间的技术经济指标和装置水平不平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先进产能并不过剩。从平均规模看,虽然全国已形成了25个千万吨级的大炼油基地,但仍有占全国总能力近30%的的中型炼厂,以及占总能力超过20%的的100多家小炼厂。

 

☛ 同时,不少炼厂多方面指标包括轻油收率等离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以炼油综合能耗为例,青岛石化、镇海炼化、茂名石化、上海石化等已达40~50 千克标准油/吨原油,接近世界和亚太先进水平,但国内多数炼厂仍处于近60~70 千克标准油/吨原油,小炼厂的这一数据甚至高达80~90千克标准油/吨原油。

 

一体化水平不平衡

 

☛ 从炼化一体化水平看,国内炼厂也参差不齐。一方面,全国25个千万吨级大炼油基地中,有16个带有乙烯装置;另一方面,还有相当一部分炼油企业未能实现炼化一体化,综合加工水平和资源综合利用能力相对较弱。

 

☛ 因此,我国炼油产能是结构性过剩,是低端产能的过剩,高端产能并不过剩。

 

炼油工业展望

炼油工业

展望

 

未来中国炼油规模继续增长,多元化市场主体格局继续发展

 


☛ 按目前在建、拟建及规划的项目,预计到2020年中国炼油能力将达到8.0亿吨/年。

 

☛ 中国石油国内炼油能力将增至2.3亿吨/年,中国石化将增至3.1亿吨/年;中国海油国内炼油能力将增至0.5亿吨/年,中国化工将增至0.3亿吨,中化将增至0.2亿吨;陕西延长及地炼企业将增至2.2亿吨/年。

 

☛ 2015-2020年的炼油能力平均增速将从20002015年的平均增速6.4%降至2.5%

 

未来地炼将获得更多原油配额,同时淘汰数千万吨落后产能

☛ 随着地炼获得资质的地炼企业的增加,预计未来地炼共可获得原油进口配额至少5000万吨/年以上,最高可能达9000万吨/

 

☛ 扩大原油使用资质与淘汰落后产能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如果符合规模条件的企业均通过淘汰落后能力获得原油使用资质,可以淘汰数千万吨落后炼油能力,可有效促进炼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地炼平均规模、炼能利用率以及高标准的油品生产能力都将有所提高。

 

山东地炼开工率和汽柴油收率将双上升

☛ 地炼原料优化后,其成本降低,汽柴油收率和质量将上升,这一降一升将提升其生产经营效益,加上其固有的经营手段灵活等优势,地炼的市场竞争力将进一步上升。

 

调整存量做精增量,大力化解产能过剩

☛ 目前各公司仍有多个在建、拟建及规划的炼油项目。其中包括有神华宁煤等煤制油项目。

 

☛ 中国政府将逐渐加强宏观调控,管理炼油扩张计划。

 

☛ 油品质量升级步伐加快,地炼及民营企业须加快设备升级。进口原油使用权向部分地炼放开,促使地炼企业两极分化。

 

炼油深加工能力将继续增长,装置灵活性进一步增强

☛ 目前中国已建成20余家大型高硫原油加工炼厂,加工高硫、高酸原油的炼油企业比例达到一半左右,含硫、含酸原油的比例达80%左右。

 

☛ 未来,我国炼油工业将坚持创新驱动,完成世界规模炼油装置工程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使之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未来我国消费柴汽比持续下降,炼油结构面临调整

☛ 预计2020年,中国消费柴汽比将由2010年的2.13下降至1.27,之后仍将呈下降趋势,2030年降至1.24

 

☛ 消费柴汽比的下降,使得我国原先以生产柴油为主的炼油产品结构调整任务较重。

 

配合一带一路战略,加快走出去步伐

☛“一带一路涵盖我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的多个合作区,涉及18个国家69个油气合作项目,截至2013年底,累计总投资687亿美元,占海外总投资的近45%

 

☛ 2013年,我国从一带一路进口原油5800万吨,占原油进口总量的19%

 

中亚地区炼化工业基础薄弱、规模不大;

 

俄罗斯炼油能力虽工业规模较大,但设备、技术较为陈旧,亟须改造升级换代;

 

中东地区为发展多元化经济,正在进一步发展炼油能力,需要得到国际先进技术的帮助支持和稳定的市场;

 

东南亚、南亚国家中部分国家炼油业已具相当规模实力,但也有一些国家较为落后,尚处于初始或萌芽阶段。

 

我国炼油工业经过新中国成立65年来的发展,现已形成了从科研、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到生产炼制、储运销的完整体系,并已具备较强实力和成套技术,应能在一带一路原油加工带建设中发挥较大的作用。

 

 

结论

 

☛ 新世纪以来随着炼油业的高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炼油国,产能规模和技术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炼厂平均规模快速上升,装置结构优化调整,油品质量升级步伐加快,已成为世界炼油工业建设发展的热点和亮点地区。

 

☛ 目前,中国炼油工业正处于从旧常态向新常态过渡之中,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成为发展的主旋律,产能过剩问题趋于严重。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升级做强做大将是十三五我国炼油工业发展的主旨。

 

☛ 原油进口权放开后,市场主体多元化程度必将进一步上升,市场竞争趋于激烈,预计十三五期间中国汽柴油质量标准从国走向国,产品结构将进一步优化,环保压力的加大使得节能减排工作将进一步深入,深加工能力将进一步提高,原油加工量将继续增长以适应不断增长的国内成品油市场需求。